父亲去世、母亲改嫁,小学未毕业的他就步入施工行业,而今他是优秀项目经理、中建五局劳动模范。他在五局书写了真正的传奇。
职场故事:熊明荣传奇
帅兵 鲁宣驿
我们坐在中建五局劳动模范、华东公司上海经理部世博村b地块改建项目经理熊明荣的办公室里。不远处是陆家嘴,从窗户往外看,可以看到著名的东方明珠塔。
熊明荣理了一个板寸头,脸上修理得清清爽爽,穿着白色衬衫和深蓝色长裤,脚蹬一双锃亮的皮鞋。他声音有些嘶哑,谈吐沉稳,隐隐中透露出些许自信。
他从进单位讲起。窗外,黄埔江水在阳光下缓缓流淌。
“那个时候总的说还是比较可怜的!”
熊明荣是工人的孩子。1985年那年,父亲在珠海去世,不久母亲改嫁,三兄弟中他最大,13岁,上小学四年级,生活所迫,只能顶替父亲上班。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年就这样提前走出校门,走向未知的社会。
“那个时候总的说还是比较可怜的!”他淡然一笑。
参加工作后,他最先在工地上跟着师傅们做预制构件,和钢筋水泥打交道。没多久,一次钢筋下料,把右手一根手指夹断了。顿时疼得他嚎啕大哭。因祸得福,因为工伤休息了三个月,伤好后被安排到工地上看大门。
看了半年大门,项目经理对他说:“你这么年轻,不能一辈子看大门啊,要学点东西。你去跟那些工长学放线吧!”放了一段时间线,又干了一段时间架子工,接着干了一年混凝土工……干一样会一样,他像一张白纸拼命吸取养分。1988年,工地上的活儿差不多学遍了,领导安排他开始干电工。他说:“那时干电工很难的,技术含量高。”但他很快就上手了,三年后师傅一退,他就开始当电工班长——相当于一出师就当上了班长——一直干到1998年。
1997年底,三公司三处跟二处合并。那时二处很困难,一个月只能拿到几十块钱工资,到2000年,工资很少能发出来,最多时18个月没有发工资。整个上海分公司走了400多个人,只剩下40多和管理人员,那段日子对他来说很难熬。一家三口就靠他微薄的基本工资。领不到钱,就要断炊。
熊明荣的工作岗位还在变动:2003年底管设备,2006年管安全——这时他才算真正走上了管理岗位。
对很多人来说,学校毕业进单位就可以当上安全员,但熊明荣走上这个岗位却用了整整21年时间。
“其实我还是蛮喜欢学东西的,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。”
2006年,上海分公司接到一个项目,叫苏州南山巴黎印象项目。34岁的熊明荣被派到这个项目担任安全员。项目经理问了他几个问题,第一个问题是:“你会用电脑吗?”熊明荣老老实实回答:“不会。”连电脑都不会用,项目经理就不想让他当安全员了。熊明荣平静地说:“你让我先干干看。”
不多久,熊明荣不只是管下了整个项目的安全工作,同时还主动兼职了办公室及后勤工作。由于他肯多做事,主动补位,为项目减轻工作量,项目经理很快就对他转变了看法。
熊明荣说:“其实我还是蛮喜欢学东西的,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。除了自己的工作,我看到别人做事,就要跑过去帮助:帮着做钢筋验收、质量验收,帮其他部门做报告,去甲方交流协调……分担了很多事情。在这个过程中也学习了很多东西。”
熊明荣当时的梦想就是将来当一名安全总监。他知道,搞管理学问很深,自己本身文化水平低,于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自学。别人下班了,他就拿着规范,到现场对照着一点一点看。公司有交叉检查的机会,他都跟着去学,就这样学了很多规范,而且学得很透。
他不光是学习现场管理知识,还参加自考,先是考了中专,后又考了大专,系统学习了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课程。
2008年,他调到上海另一个项目担任安全主管。项目经理二十几岁,尊重老同志,有事和熊明荣商量,向他请教。熊明荣也主动协助他对内熟悉项目情况,对外沟通交流。当时项目推进不是很顺利,检查特别多,他几乎每天都要往外面跑,去这个部门那个部门谈话。
熊明荣说:每次谈话几乎都是批评,过程很难受,但也熟悉了市里各个部门的管理要求,锻炼了和各式各样的人沟通交流的能力,结交了一些朋友。无意中为后来当项目经理后和人沟通交流打下了基础。
“我加班不是为了领导看见,而是为了把工作做好。”
上海项目做了一年半,常州有个项目开工,请他去当安全主管。正巧这时公司要调他去总部管安全,熊明荣本可以直接到公司,但他还是先到常州,把现场布置好后,才去公司上班。
上班不久,由于领导变动,新领导对熊明荣不熟悉,工作进入磨合期,他知道这是因为对他不了解所致,坚信只要把事情做好,就一定会得到领导的认可——这也是他这么多年的心得。
熊明荣一心扑在工作上,虽然家住上海,但平时很少回家。每逢周末就背着工具包去项目。到了工地,他总是一个人先到处看看,发现问题后,再找相关负责人现场分析,是什么原因,怎么改进。等到现场人员明白了,他才离开,前往另外一个工地。过一两天,他还会悄悄来看,有没有改进。
凑巧的是,公司相关领导也经常周末到项目上去巡视检查,对熊明荣深入基层、服务基层的工作作风很是认可,还号召机关同志向他学习。
有人问:“如果领导周末不到工地去,那就看不到你加班了啊。”
熊明荣淡定地说:“我加班并不是为了领导看见,而是为了把工作做好。工作做好了,大家总归是看得见的——其实看不见也无所谓,工作做好了就可以了。”
这一年年终公司发奖金,按规定,熊明荣按8块钱一天发,但公司董事长给他另外发了4000块钱特别奖。熊明荣感激地说:“这在当时还是蛮多的了!”当时有人问熊明荣,为什么领导会给他这么多奖金,是不是跟领导有什么关系?他老实回答:“没有任何关系,可能是领导看到了我的努力,给我的奖励,同时希望我干得更好。”
拿到特别奖,他心里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:那就是只要好好干,干出了成绩,一定是会得到回报的。
从那以后,熊明荣基本上每年都会被评为先进个人。
“我总觉得人还是应该去拼一拼搏一搏,不拼搏注定平庸。”
2011年7月28日这天,他离开公司机关,调到江苏句容碧桂园项目指挥部当安全总监,第一次进了项目班子。这是一个上百万平方米的特大项目,能在这样大的项目当安全总监,证明他的能力得到了公司充分认可。
干着干着,熊明荣有更进一步的“追求”和期待了:“既然做了安全总监,是不是以后还有机会提升一下、进一步,当个项目经理?”
熊明荣说:“我总觉得不服输最重要,人还是应该去拼一拼搏一搏,不拼搏注定平庸。现在很多人都说,老熊你生活也好了、又不缺啥东西了,你还那么累干嘛?我觉得人活着就是要拼搏,充分地去展示自己,看看自己究竟能努力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。”
进步要靠学习。在繁忙的工作之余,熊明荣挤出时间自考了本科,考取了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书。
和以往一样,他管安全的同时,主动管了项目很多生产方面的事情,包括拆外架、抹灰、涂料等。以前多做事,想的是多学一些东西,现在多做事,想的是哪天当了项目经理,先学会怎么做。当时的项目经理也逐渐给熊明荣压担子,有时开会,说到生产、技术、安全这些工作,他说:老熊说得很对,大家就按照他说的做。
2012年9月28日,熊明荣离开句容指挥部,调到杭州嘉里中心项目任安全总监。杭州嘉里中心项目是当时华东公司最大的一个项目,建筑面积30多万平米,又是深基坑,又是外资项目,不容有半点闪失。公司领导仔细斟酌之后,觉得熊明荣经验丰富,担任安全总监比较放心。
初到项目,项目经理刘凯仁因为不了解他,因此前期对他进行了一段时间的“考察”,慢慢的,熊明荣用他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刘凯仁的肯定。他对熊明荣说: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去做。
“我这个人有一个特点,就是喜欢跟别人比。”
在杭州嘉里中心项目工作了13个月,2013年,熊明荣调到公司总部做生产安全部部门经理,这是他第一次当公司部门经理,而且是负责全公司的生产和安全。这一干就是三年半。
调到机关,别人给他算过一笔账,公司机关没有项目收入高,一年少挣几十万元,劝他说:“别到机关去,太划不来了!”
熊明荣不这样想:服从分配理所应当,大家都不去机关,那谁去机关?另外,不光要算收入账,还要算收获账:在公司总部站位高、视野广,要学会统筹管理,既要管项目,更要管全盘,还要熟悉规章制度,学到很多东西,增长才干。
他说:“我觉得在公司里学了那么多东西以后,你再下去做项目,那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。”
到了公司,他如饥似渴地学习规范和企业要求,他从项目来,知道项目上需要什么,于是边学边做课件,到项目上去讲课。他针对到各个项目发现的问题和漏洞,主持编制管理制度,一个制度解决一个问题,很多制度沿用至今。
没事的时候,他就跑到项目上去,帮着项目搞策划、做调研、抓培训,对年轻人总是不厌其烦手把手教导。“现在很多搞安全的都是我一直带出来的。”他不无骄傲地说。
熊明荣说:“我这个人有一个特点,就是喜欢跟别人比。跟别人比,就要跟别人学,所以我经常会跑到别的项目学习,把他们先进的东西学过来,运用到现场上。所以,我做的现场,在华东公司不是最好的,也应该算前两名。”
到公司以后,他更加注重向先进学习,只要听到那个项目做得好,他就抽空去学习。在机关三年半,上海和江浙一带几乎每个大企业的项目他都去观摩学习过。每次学完,他都要分享给大家,在他的带领下,生产安全线形成了学习的风气。
“想让你到项目上去试试,你有信心吗?”
熊明荣第一次当项目经理是2016年。那时董事长钱元刚调到华东公司,熊明荣陪董事长去一个老被业主投诉的项目检查。
回去后,熊明荣接到公司人力资源部打来的电话:“熊经理你在公司机关这么久,公司领导班子刚刚集体研究,想让你到项目上去试试,你有信心吗?”
不经意间,机会就这样降临了。但熊明荣想象的机会不是这样的。理性告诉他,做这个项目很有难度:和业主关系紧张,劳务关系复杂……容不得多想,他同意了,领导安排什么,就要拼尽全力去完成。
第一次当项目经理,商务、技术、财务都不懂,他偶尔会诉诉苦。当时项目正处于外架拆除、装饰装修阶段,临近收尾想要项目“起死回生”可谓是难上加难。钱董事长鼓励他、指导他,公司各领导、部门协调帮扶、解决困难。实际上,熊明荣心里也暗暗较劲,想着怎么样能挽回损失、挽回口碑,没想到结果超乎所有人意料。
他去了以后,首先开除了一个不干活光捣蛋的分包队伍,树立了正气。
第二个措施是抓履约和服务。此举很快赢得了业主的认可。
半年后开始抓商务。经常晚上十一二点钟还在开会算账,看看风险化解点在哪儿,怎样才能通过更好地管理降低风险、减少亏损。
他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,每天早上5点多就到现场,每个角度都被他摸得清清楚楚。他说:“只有你充分了解项目情况,才有可能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。”
项目后期,钱董事长对他说:苏州有个项目生产推进有困难,公司决定派你去协助一下!熊明荣二话不说来到苏州。用十三天半的时间就啃下了项目超大面积地库的“硬骨头”。干了三个月,公司新的 任命文件下来了,他去接手战略业主保利的上海周浦项目 。
熊明荣轻描淡写地说:“周浦保利这个项目做得还行,得到了业主认可,后面因为现场带动市场,我们又中了两个保利项目。”这两个项目就是后来的世博村项目及汾湖保利项目。
“这些要求已经不是我的目标了,我要把这个项目打造成标杆项目。”
上海世博村项目是熊明荣真正意义上第一个从开始就在做的项目。他说:“这个项目也有很大的成本压力。”
这是一个拆改项目,技术含量高,是全国首例改建pc构建项目,在原有的结构上第三次改做。在签责任状和定目标时,钱董事长说:“这些文件上的要求只是最基本的,老熊的项目可不应该只满足于这些。”
熊明荣说:“确实,这些要求已经不是我的目标了,我要把这个项目打造成标杆项目。”
有了前面几个项目的经验,熊明荣坚信只要尽心尽责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他高度重视商务、技术、生产工作,每天早上7点以前都要把他们拖到现场去开会。浇筑混凝土时,他会自己拿着杆子现场查,看看究竟浇筑了多少。他说:“商务不深入到现场,就不知道哪些东西干了没有,工作量计算就不一定准。”他要求商务每天至少到现场走一个小时。
他每天早上六点多都会到工地上去,只要不出去办事,每天在工地要呆六七个小时,对现场情况一清二楚,对工作进度、质量、成本等,都做到了心里有数。
他还在床边放了一个本子,想到一个什么点子,就会马上记下来,第二天一早就去找人落实。
项目团队都很年轻,熊明荣对他们严管厚爱。首先要求高,他亲自带着他们学。做错了批评,私下里又会交流错在什么地方。再一个是厚爱,评优评先、奖金发放,都更多地考虑大家。他说:“大家比我辛苦,还天天被我批评,需要鼓励和回报。”
这样忙里忙外连轴转,他终于病倒了,住进了医院。但因为放心不下项目上的事,几次悄悄跑回项目。
开工以来,项目相继获得中建集团示范党支部、局先进基层党支部、上海市建交委青年文明号等荣誉,获得亚洲首个leedv4.1多户住宅金级预认证,涌现出了局优秀共产党员、优秀工程师、优秀商务经理、优秀党支部书记等优秀个人,正向着标杆项目的目标迈进。
“有两种人会被频繁调动,一种是不被需要的人,一种是没他不行的人。”
5年时间,经历5个项目,熊明荣不认为自己“没他不行”。凭借着认真与担当,拼搏与努力,领导的信任与支持,他铆足了劲儿往前冲。
不知不觉,我们就聊了两个多小时。窗外,江水依旧平静流淌,36年前的那个瘦弱少年再一次出现在我们眼前。我们不禁感叹:熊明荣的职场之路是多么传奇,然而又是多么幸运!